南网储能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获央视《东方时空》“点赞”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2025-07-21

  编者按:

  7月16日,央视《东方时空》推出“如何培养卓越工程师”主题系列报道。其中,《如何培养卓越工程师?“工学交替+留企入职”精准服务国家战略》报道了南网储能公司与重庆大学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董震在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的驻企实践经历,介绍了其在南网储能推进我国新型储能“多技术发展,多场景应用”发展中的学习成长收获。

  鼓励学生在工程实践当中成长,其实不光是山东大学,今年,全国共有21所大学的67名硕士研究生以创新性实践成果来申请学位,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改革上应该说是具有重要意义。再来看数据,截至到六月,已经落实毕业去向的首批工程硕士毕业生,71%在联合培养企业或本领域相近企业就业,从工学交替到留企入职,精准服务国家战略。

  在位于广东佛山的南方电网宝塘储能站,董震正在和同事们进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工程的系统调试工作。上个月,他刚刚从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毕业,成为广东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的一名新员工,参与电化学储能安全技术领域的有关研究工作。上学期间,他报名并通过了学院组织的国家专项培养选拔,在入职之前,他已经在这里接受了近两年的校企导师联合培训。

  重庆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学学院院长 李英民:校企要把这个课题建设好,而且这个课题库是企业的“真问题”,学生一进来以后他就带着问题去学习,带着问题去工作。

  入企实践期间,董震深度参与了企业的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专业研究工作。

  作为技术骨干,他还和导师、同事们共同承担了我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站的工程设计,建成的储能站入选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重庆大学首批工程硕博士专项联合培养研究生 董震:零距离接触到了研究方向的产业前沿问题,在将“所学”变成“所用”的过程中,实现了个人综合能力的快速提升,把个人职业发展同企业发展、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贡献自己的应尽之力。

  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副院长 企业导师 陈满:我们探索实践了“导师指导+项目研究+任务锻炼+工学交替”的立体交互式培养模式,校企双方导师密切协作,科学确定培养方向,精心选定项目平台,达到了培养的预期目标。

  新闻原标题:如何培养卓越工程师?“工学交替+留企入职”精准服务国家战略

南网站群: 更多>>
友情链接: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