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公布了“2025年企业ESG案例征集活动优秀案例名单”。南网储能凭借《水电站创新生态修复,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协同共生》案例,成功入选优秀案例。
此次案例征集活动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组织发起,旨在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相关要求,以提炼企业ESG先进经验、激励社会责任履行、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最终推动企业深度参与生态价值理念传播与生态文化建设。
据了解,此次案例征集活动经企业申报、专家审议和网络公示等环节,共确定了60个优秀案例和40个潜力案例。南网储能此番入选优秀案例,无疑是对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突出表现的高度认可。
案例情况:
水电站创新生态修复
实现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协同共生
——南网储能天生桥二级水电站推进重大工程生态修复实践
一、背景
南网储能公司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建于20世纪80年代)因历史条件限制,未设置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导致坝址至尾水口形成减脱水河段,枯水期部分断流,生态系统严重退化。
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近年来南网储能天二公司通过核定生态流量目标并实施系统性修复,积极推动解决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大坝下游河段减脱水问题。
二、科学谋划,筑牢生态防线
生态流量科学核定。2024年,南网储能天二公司基于生境模拟法,首次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天生桥二级水电站核定生态流量目标,目标兼顾本土鱼类栖息、黑叶猴水源保护及外来物种阻隔需求。该方法通过二维水动力模型及泄放试验验证,填补了国内老旧电站生态流量核定的技术空白。
创新泄放设施改造。2025年5月,天生桥二级水电站完成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引水式电站生态流量泄放设施改造。改造采用大坝穿孔工艺(水磨钻钻孔+劈裂机劈裂),攻克深基坑开挖(深11.2米)、结构安全等技术难题。
长期监测修复。南网储能天二公司计划开展3年坝下减脱水河段监测,评估生态流量对鱼类产卵场、植被恢复的效果,并研究生态跌坎、人造产卵场等辅助修复措施,推动“流量控制+生态反馈”的动态管理模式。
三、多元施策,保护生物多样性
鱼类保护与增殖。南网储能天二公司近3年投入500余万元运营红水河珍稀鱼类保育中心,2024年放流长鳍光唇鱼等珍稀鱼类10万余尾,并颁布禁渔令,持续改善种群结构。
滩涂生态修复。2018年起,南网储能天二公司复绿滩涂区3.5万平方米,采用宾格石笼柔性护岸防治水土流失,吸引白鹭定居,形成“鱼翔浅底、白鹭齐飞”的生态景观。
环境美化与污染治理。南网储能天二公司连续4年植树100余株;建设3座污水处理站(总处理能力400m3/d)及危废暂存间,实现生产生活污水达标处理。
四、关键突破与多重价值
行业技术标杆。首创百万千瓦级老旧引水式电站生态流量核定与泄放技术,为同类工程提供可复制方案;柔性护岸、生态跌坎等修复措施成为河湖复苏示范。
生态经济双赢。电站累计输送绿电1800亿千瓦时,同时修复红水河生态平衡,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
示范推广意义。成果可为水电行业生态标准完善提供案例支撑,并计划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展示,彰显中国绿色水电实践。
未来,南网储能将以现有生态修复成果为基石,推进技术迭代与智慧化管理,通过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生态流量智能调度平台,实现水文实时分析、生态精准响应。此外,南网储能也将积极拓展全流域协同治理,联合上下游电站及地方政府统筹红水河生态廊道建设,强化鱼类洄游保护,打造跨区域生态共治样板。